现代针灸的发展

梅万方教授

英国伦敦中医学院院长暨英国中医管理委员会主席

第五届天津国际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针灸国际学术交流会,天津 2006

一、 现代针灸的历史

1、发展纪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到了现代社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中医事业,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针灸的研究、医疗、教学机构。从此以后,传统针灸学的教材《针灸学》列入了中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以经络学说为核心的古代(传统)针灸学得到了蓬勃发展。通过一个世纪发展的近代(新式)针灸学也渗透到了针灸学之中。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在传统针灸学的教材中增加了穴位的解剖学内容。特别是经络、穴位被赋予了神经学的意义,使中西医结合研究针灸的势头越来越强,从而为针灸学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和学术基础。

一般认为,1958年在上海首先施行的针刺麻醉下扁桃体摘除术的成功,标志着现代针灸学的诞生。后来又经过应用当代最为先进的现代神经-体液理论对临床和理论方面的深入探讨,于是在1971年由《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对外宣布了我国针刺麻醉术的成功及其理论研究成果。由此体现了现代针灸学这一新一代的针灸学体系的初步形成。随后对经络本质、循经感传机理、针灸针麻原理、穴位实质、刺灸方法的功效等的实验研究更为全面。临床实践也证实了和提高了针灸对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科多种病症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针麻下开颅手术、聋哑人的治疗、风湿病症的卓著疗效都在当时产生了轰动效应。对此,世界卫生组织对针灸治疗一百多种病症作了肯定和推广。

2、学术基础 

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使现代针灸学的学术思想日趋系统化和成熟化。现将其学术基础的特点归纳如下:  一、以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研究经络本质及其生物物理属性,已涉及到电、光、热、声、磁、核等多个方面。二、以现代医学最新进展来认识和探讨针灸针麻的原理及规律,已深入到电生理学、神经化学、内分泌学、免疫学等领域。此举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医学整体上的结合。三、在针灸器具方面,以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的激光、微波、超声波等刺激疗法为代表,表明现代科技与古老针灸疗法的结合及发展,就成为了现代针灸器具。四、针麻临床的新发展及研究促进了针灸针麻理论的提高,而理论的提高反过来又指导着针灸针麻的临床实践。二者的互相促进,也就为现代针灸学体系的总结归纳和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五、针灸针麻已进入了现代世界医学的行业。环球性的“针灸热”反映出中国针灸学已成为当代人类保健、医疗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针灸器具

在当代,针灸器具得到了最全面和最先进的发展。就是经常使用的毫针,经过梅万方教授在1978年率先发明了一次性针灸用针,用现代消毒手段将其处理后已在现今临床大量应用。另外,针灸器具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者,出现了如激光针灸仪、微波针灸仪、超声波针灸仪、以及电脑针灸仪等等。这些新一代的针灸器具,不仅实现了针灸刺激的无形化、无痛化、量化和智能化,而且也促进了针灸机理的深入研究。

二、现代针灸的学术发展

1、三种针灸学并存问题

随着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以及随行记者的采访和体验,“针灸热”、“针麻热”广传国际。这应该是中国针灸学现代化的成果引起了现代社会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古代和近代针灸学也顺应潮流相应在国内外得到了重大发展,由此三种针灸学相辅相承,形成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针灸繁荣局面。例如在传统针灸学现代化方面颇有成果:一、深入挖掘了古代典籍《内经》等的学术思想,并以现代观点加以阐释和应用;二、正在将经络辨证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电脑化和数字化;三、已经调用高科技手段积极整理脉诊、舌诊及穴位处方的内在规律和老中医经验,以此高水平地推广针灸知识;四、组织了专科专病和行之有效的传统针灸治疗经验加以总结和宣传,从而带动针灸学的国内外发展。

目前,可以说针灸知识和针灸疗法已经普及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并且已逐渐在各国人民的治伤疗疾中扎下了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社会已经真正接受传统针灸学的理论和框架了。事实上,不仅外国人闹迷糊,就是当代的中国人自己也常有对“阴阳”、“气血”、“虚实”等概念说不清的地方。许多西方医生学习了中国针灸后,就用神经学说或反射疗法的理论来指导针灸的临床应用。这种状况相当于在应用中国近代(新式)针灸学的知识。举例说, 袁其伦医生1993年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国作针灸交流时,还曾见到那里的针灸医生正在使用由朱链氏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所著的《新针灸学》俄文版的复印本进行学习,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又例如,在当今英国的中医药书店里,由中国出版的英文版(或中英对照)的传统针灸的书籍就不多,近现代针灸的相关书籍就凤毛麟角了;而由外籍学者编撰的英文版针灸书籍却不少,其中多半还是传统与近现代内容相混合的。除了翻译本身的问题外,学术界不重视近、现代针灸成果的宣传和普及当是主要原因。由此,中国不仅将会失去海外近现代针灸的学术市场,而且也会影响到中医针灸的形象和发展。

另外,中医及针灸的老一套已经产生了明显的不良社会影响。正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样,在英国对中医立法的进程中,英国官方一方面企图将中医针灸归入草药医范围,不给予独立立法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将所谓西医针灸独立并排除在中医之外。中医中药虽然进入了西方,可是在他们官方文件里,却被定义为“无科学证据而与某种宗教和哲学相关联的疗法”,所以也就被归为替代医学或补充医学之类了。如此情况在欧美国家并不鲜见。这样中医药进入当今世界的主流医学系统将举步维艰,国人在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医学发展的紧迫感将进一步加深。身在国外的中医及针灸的赤子们对此不禁心急如焚,切切期望着祖国医学能够与时俱进并尽快地现代化起来。

2、针灸学现代化问题

中国以至世界性的科技大潮推动着当今世界的进步。尽管传统针灸学目前仍然还在不断地推向海内外,但阻力却越来越大。即使在国内,从现代科技的水平来谈论针灸学的场合越来越多,传统针灸学的萎缩也在加速进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学术界许多权威还能接受传统针灸学的现代化,但对针灸学的完全现代化抱有抵触情绪,因此不重视现代针灸成果的宣传和普及。更由于他们错误地认为外国已经认可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那一套了,目光短浅地认为时下针灸还比较吃香,所以仍然在大办特办传统针灸学的讲习班。在国内外照本宣科的学术几乎谈不上有所发展了。

面对针灸医疗在国内步入低谷的客观现实,应大致是属于青黄不接的时期。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巩固传统针灸学阵地的同时,应该因势利导加大针灸学现代化的力度。以此从战术上繁荣针灸学术,使中国针灸从整体水平上不至落后于世界科技水平;又以此从战略上创新针灸学术,使中国针灸的现代水平仍然可以引领世界针灸潮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针灸界的许多决策者思想保守,缺乏创新活力,局限于几个实验室的小圈子,尚少发动群众活跃学术,以至中国针灸目前处于不能伸也不能屈的困境。

事实上针灸医学在国内外的巨大成就,我们认为这主要应归功于针灸学的科学内核起到了实质作用。由此表现为对各科疾病、特别是对西医棘手的许多病症及后遗症都有良好疗效,并且无毒、副作用,还有简便价廉等优点。这种科学内核是古人在二千多年前已经体会到了,但因科技条件的限制尚未说清楚,或今人还未充分理解到的。这就是《灵枢》中说:“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如果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以针灸刺激经络可以激活机体的调节能力和免疫能力。这也就是说,不管用哪种学说理论或外衣罩衫,只要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了这个科学内核,那末就会产生针灸的疗效。当然,自觉应用者疗效就要高一些,这就是针灸行家里手的经验了。这种深刻的认识,应该是针灸学现代化的一种成果。

3、现代针灸的学术发展方向问题

在如何实现针灸学现代化的问题上,目前比较公开的观点是“实验是建立现代针灸学的基础”。但是,针灸学现代化这条道路也是百家争鸣的。归纳起来目前有如下几个方向或思路值得人们关注。

1)辨证论治的思路

这就是发挥传统医学的辨证论治精华,结合现代科技并提高到哲学的高度加以总结。例如已经有实验资料认为经络是整个人体的自控系统,其中的正反馈和负反馈概念就非常符合辨证精神。通过经络控制系统,实现闭环调控,从而使刺激穴位到产生疗效,都是在非常符合逻辑和哲理的过程中实现的。这样不仅对认识经络本质很有帮助,而且对提高针灸疗效也大有助益。这种思路如果再与当前西医学发展的循证医学相结合,则对创造发展成一门崭新的全球医学提供了学术基础。梅万方教授在新近于上海召开的全球医学高峰会议上,就报告了自己在这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

2)生物电学的思路

实验已经证明神经的传导就是生物电的传导,所以从这方面研究针灸现代化者较多。例如我们伦敦中医学院就非常倡导能量医学科学研究,开发了亚美迪系列电针、TENS及激光针灸仪器。目前认为经络是人体内电的通路,所以电针或电极刺激可以产生良好的疗效;也有认为人体内气是带电的胶体微粒集合体,因而可以本质地认识循经感传和气功。由于电的能量,以及电磁波,甚至激光的临床大量应用,使现代能量中医学乃至光子中医学都应运而生了。

3)全息医学的思路

随着生物全息现象的研究,将其成果运用于经络及针灸之中,也不失为一条良好的思路。其中颇有疗效的耳穴疗法就是一热门话题。上个世纪50年代法国诺吉(P.Nogier)医生提出的倒置胎儿型耳穴图很快风行世界,经过中国加进经络认识使其流行至今。但诺吉实事求是地又提出了正置和横置两图加以了补充和修正,就说明胎儿型耳图不够特异性。袁其伦医生在1996年创新提出的脑型耳穴图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以此来认识全息思路就更为有利。

4)神经学说的思路

鉴于神经学说已有了成熟的理论和医学实践,因而很多学者都从这一角度来研究针灸及中医。 例如较有影响者就有:经络与周围神经系统相关说、经络与中枢神经机能相关说、体表内脏植物性联系系统说、神经-体液调节说等等。这种思路比较合理地认识了经络及针灸在医治中的作用和效应,因而受到了普遍的认同。尽管西方大多数针灸医生都喜欢强调神经科学,但是神经学说与经络学说并不融洽和等同。特别是我国经络研究的攻关队伍也是从神经学说的立场出发,多年仍然是未取得突破性成果。这种基本局限于近代针灸学内容的研究思路,看来很有加以调整的必要性。

5)经络本质的思路

要继承传统精华,必须首先要继承古代医家的发展思路,这是很多研究者都未能认识到的。我们从古代《黄帝内经》与中医学、针灸学、脉学及气功学的发展关系中领悟到了经络本质的思路。通过本质式继承传统精华的研究方向,具体从古代“血气运行”,“经穴-脏腑相关”等基本论述出发,特别是对“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等重要观点深入挖掘,于是找到了既符合古代论述又有现实物质基础的已知结构。这就是我们提出的经络本质的“血管及其神经学说”和针灸针麻机理的“系统性调节学说”—– 其中就是经络系统在本质上早就反映了的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
三、现代针灸学的问题

1、现代针灸学概念

我们认为,基于形成和研究特点,现代针灸学的概念应该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去整理和指导针灸学的理论、法则和临床实践的一代新针灸学。这与以古代针灸理论和临床为基本框架的传统针灸学现代化在概念上是根本不同的。现代针灸学起点高、科学性和时代性强、在学术方面甚至已经别具一格了。如果谈到与传统针灸学的关系,那么可以说是以传统针灸学为魂、现代医学为形来实现的。

应该说要总结出现代针灸学,必须是在以往积累了大量科研资料的实验针灸学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但在如何总结出现代针灸学方面,仍然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流派。例如贵州刘智先氏是从解剖生理学的角度来归纳现代针灸学的;山东刘宗礼氏是从生物全息论的角度来认识现代针灸学的;北京王文远氏是从平衡医学的角度来解释现代针灸学的;重庆袁其伦氏是从经络科学本质的角度来阐述现代针灸学的。目前看来,可以说最有传统针灸学基础和实验针灸学资料支持的,以及最为系统和全面的当数袁氏的现代针灸学了。其中,不仅有100万字的三部现代针灸学专著的支持,而且在学术理论和临床应用等方面都创造和应用了一些新概念和新办法,因而具有了科学、新颖、系统、实用等特点。这种最新成果,受到了著名专家如陈可冀院士、王岱教授、刘祚周教授等的有力支持,以及中外广大医生患者的热情欢迎,并被评论为“针灸学科学体系的新模式”,甚至还在200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了国家级继续教育的两项目。

2、现代针灸学内容举例

现以袁氏现代针灸学为例。如在研究经络学说方面,上述三书中通过对一千多份古今文献的要素分析,深刻地论证和揭示了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是最能体现经络作用的外周物质基础,下丘脑是这种血管-神经复合结构的中枢物质基础。现代针灸学以对经络本质的科学理解为必要前提,明确了这种复合结构在针灸针麻的系统性调节机理中有枢纽性的重要作用。由此不仅使针灸学仍然以经络的物质性和功能性为基础,而且反证了经络结构的现实性和可认识性。

又如文献表明,自恃科学和先进的西医学至今对外周交感性传入神经还尚少研究。但经络学说的深刻论述及我国针灸的丰富经验,表明了它在穴位感应、经穴-脏腑相关中起到了重要的实质作用。由此现代针灸学把穴位以其实际结构分类为皮神经穴、混合神经穴、血管神经穴、淋巴管(结)神经穴、压敏穴、痛敏穴、一般穴(无突出结构者) 。这样就可以深刻认识经穴-脏腑相关中的特异性反射和非特异性反射,以及循经感传现象等等。

再如针灸刺激可以通过上述两种反射进一步激活体内的生理应激系统,分别实现一般性(反射性)调节、防御性(兴奋性)调节、交感抑制性(抑制性)调节。由此阐释针灸针麻强身治病和多种功效提供了规律性的说明,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就是针灸针麻的生理应激原理。

临床实践是检验理论学说的标准。在临床中进行了中西医学的有机结合,科学地发挥了诊断、选穴、施治立法、针灸方法及刺激量等的内涵,并创造了颇有特色的复合诊断法和复合治疗法。前者包括现代医学病名和整体或局部交感神经的机能状态两方面,为此强调了望、问、切、按、检的经络新五诊法;后者包括逆反法、顺应法、抑衡法、通激法、防疫法、复兴法等针灸的复合新治法。这样不仅体现了和发挥了中医的辨证施治,而且使现代针灸临床的科学性更强、规律更清楚、含义更准确,进一步提高了各种疾病的疗效。

四、当前针灸学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1当前针灸学更需要现代化的创新

中华医学历史悠远,博大精深,不仅为中华民族健康繁衍壮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而且也给世界各国人民治疗养生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中医及针灸中的精华,如以其独特和辨证的思路,整体和完善的体系,确切和全面的疗效,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致使全球性的“中医热”、“针灸热”经久不衰。当然,基于古代概念的虚玄和传统理论的秘奥,中医及针灸走向世界也遭遇到了来自西医界的一些阻力和非议,想来是难免的。因此如何挖掘和发扬中华医学这座人类文明的宝库,如何继承传统精华又创新发展传统针灸学,这是一个早就摆在了人们面前的老问题。当前西医学又发展到了较为深入和全面的循证医学的阶段。这种建筑在当代科技水平上的高级循证方法,自然要比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要时代化得多。这就提示了我们:中医学及针灸学都不可老是吃祖先们的老本,需要创新,需要现代化!例如中医的辨证论治,就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精华,创新也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我们正在为此努力。

2、应该真正落实“百家争鸣”的方针

临床发展必须由理论学术带动。在针灸研究方面,国内的国家科研队伍近一、二十年来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之后,在实际上并未取得明显的突破进展。其中原因除了研究大方向需要重新商讨外,不结合临床实践的少数人实验室研究也是一种弊病。恩格斯曾经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明确指出:“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百家争鸣”的方针未能真正落实。现代的或结合国外最新科技的学术思想,要么被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要么给你扣上一顶“灭汉兴洋”的大帽子,让你处处吃闭门羹,表演着叶公好龙!那种强调传统至高无上的学术思想表现为因循守旧和固步自封,实是中华医学发展的一种悲哀。

3、全球医学与针灸发展密切相关

我们一贯强调医学发展,应该是在倡导循证医学(EBM)的同时,也加强辨证医学(DBM)的研究,从而担负起发展新的全球医学的责任。中医及针灸中的辨证思维,是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的。例如在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中,就存在着辨证问题。抓住了经络的病理变化,往往就抓住了疾病产生的主要矛盾。所以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具有应用广泛、切合实际、辨证快、诊治效率高等诸多特点。总之,针灸学现代化一方面可以挖掘针灸学中的精华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又可提升新的全球医学内容并更好地服务于全球人类。我们伦敦中医学院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不仅强调了辨证论治要具体落实到临床治疗中,而且也注重收集临床证据,关心患者病前病后的变化等循证医学的内容。这就使我院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也在培养未来的全球医学人才。

由上可知, 新时期要求我们一方面发扬光大传统中医学中已有的辨证思想,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地有所前进,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紧密地与循证医学结合,各发所长,应是一条新路。如此这样,古老的中医学才得以万世长存,才得以获得新的生机,才得以融入全球化的新时代之中。全球医学发展的未来展望,已经给中华医学带来现代化的需要及与当今主流医学接轨的机遇。全球医学及医学教育必将伴随着中西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交流的必然性,并在人类互存的基础上,立足于世界医学文明之中。实现全球医学的统一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使中医在现代条件下走向正规化,主流化和综合化。针灸学的现代重大发展已经在这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做出了现实的榜样和范例,因此我们大家都应该满怀希望地迎接这一医学新时代的到来!

 

 

 

© Professor M F Mei 梅万方教授

Chairman, Chinese Medical Institute and Register, London

伦敦中医学院院长, 英国中医注册学会会长

Chairman, Chinese Medicine Council, UK

英国中医管理委员会主席

Vice-chairman,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副主席

Fellow, Institute of Directors (IOD UK) FInstD

英国总裁学院院士

Visiting Professor,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

Overseas Member of the Council of Governors,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China

广西医科大学海外理事

Professor, Nigeria Natural Medicine Development Agency, Nigeria-China College of Natural Medicine

阿尔及利亚自然医学发展局阿尔及利亚-中国自然医学学院教授

Chairman, AcuMedic Foundation

亚美迪医药基金会主席

101-105 Camden High Street, London NW1 7JN

Tel: +44(0) 20 7388 6704   Fax: +44(0) 20 7383 3988  Email: M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