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万方
摘要
自从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问世以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入,尤其是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建造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在不久的将来会提供一系列的实验证据,使人们对宇宙有一种焕然一新的认识。然而近一个世纪人类智慧的发展以及知识的积累并未对医学方法论产生较大的影响。循证医学仍是当前主要的医学方法论,它建立在以客观事物经验观察为主的牛顿力学基础上。与最新的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和弦理论(String Theory)相比,它显然已经过时了。
本人从前发表过多篇有关中医辨证思维以及黑格尔辩证逻辑推进论(Dialectical Progressivism)方面的文章,在此基础上我想提出一种新理念,它是对新物理学和中医辨证思维的一种综合,希望以此作为现代医学系统方法论的研究方向。
医学必须跟上知识理论的新发现。人类生存在多维空间中,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医学,它能够解决生理以外各种因素所致的疾患,而不仅仅是西医所说的安慰剂作用。
“新物理学”和辨证思维的结合向我们展示了未来医学模式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中医 循证医学 辨证思维 粒子物理学 相对论 量子力学 知识理论 气 能量 系统方法论
以古典牛顿物理学为基础的理论体系已被从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力学发展而来的“新物理学”所取代。如果于2008年8月开始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进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发现希格斯(Higgs)粒子的话,将会产生关于物质和能量的新学说,人类对宇宙形成之初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会有崭新的认识。由标准模型理论和弦理论的超对称性发展而来的膜世界理论将会使我们对宇宙(或多元宇宙)的认识发生根本的转变。
我尝试用物理学的理论知识去接受这种新知识,但完全失败了, 就好象大地的根基被拔出一样”——引自希尔普所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哲学家 科学家》第45页
科学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启示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体现了“不确定性原理”(3)在自然界和宇宙规律中的价值,正是由于理论知识的重大变化,我们必须承认(在目前这一时刻)衡量真理的标准仅靠可以见到的物理现象是不够的。现在许多优秀的科学家正在致力于多维宇宙的研究,试图寻找隐藏在多维高度膜世界中的“暗能量”(Dark Energy)。
几千年来中医学者借助于哲学理论来阐释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它和现代科学是在不同的道路上相向而驰。诸如阴阳理论、元气理论以及整体观念等都被用于解释人体内部动态平衡的变化。中医学是运用辨证分析的方法来全面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而不是仅仅依靠客观证实。
“随着近年来我们经验的飞速增长,以往那些简单而机械化的概念的不足之处暴露无遗,结果,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常规解释被动摇了”——引自尼耳斯•玻尔所著《原子物理学和人类知识》第2页
在过去的约二十年里,西方医学逐渐形成了以循证医学为主的严格的理论体系,它是建立在牛顿物理的经典力学和客观经验主义之上的。它所采用的随机对照的实验方法可用来鉴别临床真实有效率和安慰剂的作用。下图所示循证医学的金字塔(4)顶部是系统评价,这些数据的价值仍然受限于机械物理的空间。
现代医学所采用的这种教科书式的方法与建立在新物理学之上的新的知识模式相比已经明显过时了,因为新物理学可以解释相互联系的多维宇宙的不可见的真实性。的确,根据“普朗克尺度”(Planck Scale)(5),在极微小的粒子范围内,空间和时间是虚拟的,同时二者的关系和作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眼见未必是实”,我们应当将循证医学、中医辨证思维以及现代理论物理学结合起来,在不远的将来形成一种新的医学系统方法论。
由于所有学科包括医学都应当采用这种新的认识观,所以它对中医系统方法论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医理论可以跳出科学观,摆脱现有知识的束缚,发展另一种知识体系,从而能更好地阐释躯体和意识多维空间内人体生命的功能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当彻底改变现有的知识理论体系。
相对论和中医——科学和哲学在医学知识理论中的作用
用相对论W=v+w(6)的观点看待医学,观察者(医生)和被观察者(患者)共同构成了一个认知关系,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医生和患者的意识是相关的,就象物质之间具有相关性一样。医生尽其所能了解患者的疾患,并实施相应的治疗。医患之间的这种复杂的关系就如同爱因斯坦相对论中对速度、距离和时间的描述一样。医生和患者的整个躯体以及精神意识是处于一种复杂的相互关联的联系中。根据粒子物理学原理,如果时间和空间,以及速度和距离都是虚拟的,那么医生和患者有关躯体和意识的相关性就需要应用科学和哲学两种方法去共同理解。当西方科学家在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和超对称(Supersymmetry)中去寻找“基本整体”(Fundamental Entity)时,东方的形而上学哲学家们也正在寻找内心深处的意识(Consciousness),如果两者能够有机地结合,那么将会达到一种新的高度。
两种方法的综合,即客观物理定律和人脑内在意识的结合将会产生一种新的认知体系,它能使未来医学在理论上更加清晰明了。
“医学不能只是一门精确的科学……,科学的数据使医患关系失去人性化,我们需要一种整体的医疗保健观去治疗病人而不是仅仅治疗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汉兹•沃尔夫教授于2008年4月29日在布鲁内尔大学他80岁生日发表的演讲
在极高水平的分析境界,科学数据将会成为哲学概念。因此,医学方法论必须包含哲学和科学的综合分析,从而达到对疾病作出更透彻的判断。
亚原子能量和气
物质总是在运动中,亚原子粒子固有的内在活性可以解释事物转化过程中的粘合,限制以及反限制。限制的范围越小,粒子振动速度越剧烈。电子在原子中以每秒600英里的速度围绕原子核运行,并且被核的电磁力所吸附。正、负核引力使质子和中子在狭小的空间内运行,并以每秒40,000英里的速度围绕原子核运行。正是这种巨大的能量将物质从一种“量子状态”(Quantum State)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通过亚原子粒子如夸克(Quarks),依靠吸引力和排斥力改变了物质的结构。同时物质的结构之所以能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正是由于宇宙间的动态平衡(Universal Dynamic Equilibrium)所致。
中医学认为气(像西医学的能量或生命力)可分为阴气(负概念)阳气(正概念),它们之间在体内相互作用以及内界与外界相互关系,在互动和寻找平衡的生态过程中产生生命的变化,这一概念反映了中医理论和新物理的共鸣。
根据物理学大统一理论(Grand Unification Theory),宇宙中不包含引力的其余三种宇宙力从低能量到高能量的状态过程中整合成为一个简单的统一体。这种简单的“力”存在于宇宙大爆炸的开始阶段,其能量高度超过一千万亿伏特(GeV)。当宇宙形成时,这种“力”分解成各种各样的物质。在低能量的粒子世界中,这些“力”能改变物质固有的结构。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s)原理打破了电弱对称(Electro-weak Symmetry)而还保留宇宙电磁力的作用,让它能变成有质量的物质。
中医学气理论认为气可以衍变成无限变化的阴(负)阳(正)二气状态存在于体内外。气在物质和功能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停运动中互相转化。因此可以用它来解释人体健康和疾病发展的证侯特征。通过此种方法,我们运用粒子物理学的新发现能够量化且证实气。
整个世界处于亚原子能量水平,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发现粒子是如何相互作用以产生“量子效应”(Quantum Effects)的,“量子状态”(Quantum State)是如何构成原子链(Atomic Bonds)和分子(Molecules)的,从而形成具有功能活动的组织器官。如果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能证明消失的能量是进入了多维度另存空间(Extra Dimensional Space),那么关于能量转变的中医概念可以得到科学的证实。在这一刻科学和哲学会形成了统一,取得了共鸣。
中医辨证思维现代化与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和弦理论的关系
众所周知,中医的辨证思维来源于道教哲学思想。调整人体创造一种平衡的生态内环境这一重要概念不仅仅是黑格尔辩证逻辑推进论在医学的应用,而且也与现代粒子物理学家们的诸多最新观点有关。现在我们知道宇宙是由可见到物质能量和见不到的暗物质能量这两类组成的,这些物质能量以一种非常奇妙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变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的多维空间内。因此,人体要比单凭经验科学观察到的现象更为复杂。科学家们总是批评中医辨证思维缺少令人信服的证据,而中医学者认为循证医学缺少宏观整体观念。我认为要想取得对自然界真实的了解就必需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事实上,不论是科学的方法论还是辩证逻辑方法论都是我们意识的产物。如果我们的思维向内深入到物质的亚原子世界,而且又能同时向外延伸到宇宙的边缘或其他宇宙的超维现实中,这才是完美的思维,而这两种思维又都是从意识出发的。因此,我们的思维必须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达到一种正确的认知。循证医学中数据分析的方法也是认知的一部分。辨证思维可以在相对论和粒子物理理论指导下完善它的概念逻辑,逐步走向现代化。我们期待伟大的人类智慧沿着这个方向去不断探索和发现。
结语
对上述有关的各种概念性的矛盾分析这里我不想给大家一个超自然或单纯的印象。在真理的追求路途中,宇宙给人类带来妙意无穷。斯蒂芬•霍金教授正在用他毕生的精力去寻找一个能解释“万物规律的理论”(Theory of Everything)。我越来越相信在我们生存的空间中矛盾无处不在。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霍金正在进行勇敢的尝试以期发现没有矛盾的“最基本整体”(Fundamental Entity),目前来看这项工作可能是徒劳的。在这个多维的宇宙中我们必须以多维的意识去思考问题,因为矛盾可能存在于所有事物中。但是为了发现开启下一个医学模式的钥匙,我们必须创新一种新的知识理念,它就象黑洞吸收其它物质的能量一样,使科学家们和哲学家们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不断地去思考,也许这种思考将会延续到下几个世纪。
无论如何,人类总是在追求真理… …等待着吧,一个崭新的时代将会来临!
(2008年8月完稿于伦敦)
(1)来源:http://library.thinkquest.org/TQ0312825/AstroNet/ANhtmlmain.htm
(2)来源:http:1//abyss.uoregon.edu/~js/images/brane_world.jpg
(3) Werner Heisenberg -‘Principle of Uncertainty’ 维而纳海森贝格“不确定性原理”
(4)见EBM Pyramid, Dartmonth college and Yale university
(5) 见The Planck Scale Length 10³³cm, quantum mechanics
(6) 见Albert Einstein, Relativity: The Special and General Theory, 第12页
The Theorem of the Addition of Velocities Employed in Classical Mechanics.
(7&8)见Prof. Lisa Randall, Warped Passages, Unravelling The Universe’s Hidden Dimensions, 第77页
(9)见Prof. Lisa Randall, Warped Passages, Unravelling The Universe’s Hidden Dimensions, 第2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