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酒来酿长生,茱萸肉中有童年
梅妻鹤子益长寿,四物养生胜灵芝。
养生之词源于《管子》,包含运动养生、饮食养生、精神养生、房事养生、休闲养生、环境起居养身;可是中医的临床养生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和针灸,其诊断方法为辨证施治,与治疗疾病方法相同,调理脏腑、气血、达到延年益寿防止未病的功效。
现代医学的抗衰老疗法与中医的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的概念不能相提并论。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天人合一”,因此中医理论中的骸体生理和心理情志有相互的关系和影响,这正是中医的精华。在调理脏腑气血的过程中,中医养生强调修性养神,如强调四气调动、修心修德,清静感悟之道,其指导思维建立于阴阳平衡,经络通顺,脏腑和谐等概念。
养生辨证是以临床调理为主,本文以中医的脏腑辨证、气血辨证和经络辨证为主题来进行探讨。譬如,药膳和食疗的分别就在于用药来调理身体这已经是进入临床的范畴。中医的后天补先天的概念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要用中草药来滋补脾和肾,其方法贵在中和滋补得当。中医师可以用四诊八纲及望闻问切来防止由亚健康蔓延而引起严重的慢性疾病。
养生辨证的脏腑关系
脏腑养生辨证要在四气四时因人意志的辨证基础上进行,中医中的五脏六腑相互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临床辨证理论。阴阳五行对人体内的功能与物质的互动关系虽然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中华医学的几千年临床经验已经记录了中医理论的临床疗效。无论是个人养生或者医疗养生法都需要考虑中医对五脏六腑和气血的独特观点。
心是君王之官,心主神明、其华在念,开窍于舌。凡是有失眠不宁健忘昏迷心神扰乱的病人需要补心养身。面色晦暗者唇色青紫表现心气虚,从现代医学的观念心系统主血脉,故凡患心脏病者,中医复方如生脉散都有相当的效果。心与小肠相表理,针灸治疗选穴可以两经并用。心是形而上脏腑,易经中是属于“震卦”,同气相求故与肺相系。
肾为生命之母,形而下之脏腑,易经中的“坎卦”主藏精、水液,与膀胱相表里,是先天之本,后天之库,调养肾功能有助于长寿,也是生殖成长的精气血之源。因为在志为恐,所以调理膀胱必须补肾,黑发变白腰背酸痛表现肾气不足,补肾要和谐阴阳两物,过四十女性阴气减半,男过五十阳气下调,故补肾为健壮之本,中药中的山药茯苓山茱萸都是补肾的宝贝。中医药的复方有二仙汤、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都是有效的古方,当然使用要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如太溪和照海都是针灸用来补肾的穴位。
肝是与胆相表理,是巽卦之脏腑,主疏泄,调节血量,用于调理经络、气血,畅通顺泄情志之脏,开窍于眼,在志为怒,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液为泪。因此所有的情志忧郁都伤害肝脏,有肝瘀血虚的证状,中医养生辨证中常见的证候,中药中的逍遥散,柴胡疏肝散,龙胆泄肝汤都是常用的复方。太冲穴对疏肝疗效显著。
脾是形而下脏腑,易经中的坤挂主肌肉其华在唇,脾气不足为虚证之源,凡是痰多水肿虚胖腹胀头晕目眩,泄泻,出血都是脾的症状。中医复方的归脾汤和四君子汤都是有明显疗效的。针灸中的三阴交,阴陵泉都是调理脾虚的
穴位。
肺是易经中的兑卦,主呼吸之气,通水道,表于皮,开窍为鼻,情志为忧,与大肠为表里。凡是有皮肤病的都应该以调理肺为主。其华在毛,在液为涕,所以凡是外感伤寒都影响肺脏。肺与肾在五行学说中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凡是有关节疾病可用肺经。譬如用肺经的列缺加大肠经的合谷可治疗关节的风湿病,常用中药方如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中医的脏腑辨证,西方最新有关脑神经传递素(Neurotransmitters)分泌系统的研究已经开始证明调理脏腑的中医内涵、内环境稳定和体内平衡(Homeostasis)都是西方在神经生理学中的最新发现,也开始证明脏腑调节对人体的恒常性功能的治疗作用。西方在心脑血管的治疗与保健中都强调生活方式中的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e)所包括的疾病相互关系。譬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的疾病有相辅相成的并发症影响和关系。还有最新的痛症机制(Pain Mechanism)的研究发现大脑对人体的疼痛讯号不只是从下到上的传递(Bottom to Top Pathways),而且大脑更有强烈的从上到下的指挥传递作用(Top to Bottom Pathways),大脑用指挥身体的自我治疗内环境调节的行动来稳定痛感,同时调理所有体内的平衡。大脑里有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把身体的一切包括痛感都记忆下来以应付未来的疾病。这可以解释幻肢痛(Phantom Pain)的来源。
中医是从整体医学来观察人的寿命,应该以最新的生物科学发现来补充它的整体宏观构架。瑞典法国腺蟲的研究,腺粒体蛋白可以延长腺蟲的寿命,最近美国哈佛研究的端粒基因发现可以激发抗衰老作用。英国的研究也发现携带衰老基因TERC的人衰老速度比正常人快三四年。还有很多关于自由基因 (Free Radicals)的研究也证明血液的老化与脏腑的关系,也验证中医药对气血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中医理论的宝贵智慧。《自然》杂志2001年9月13日的一篇文章报道在临床试验中年轻大鼠被注射不含血细胞的老大鼠血浆后感染机率增加,神经元的产生数量减少。这一切都证明西方的科学研究都在验证中医的临床理论,其中的精华就是中医的辨证施治。
中医的养生之道强调情志道德的修养,脏腑机年的增补,经络气血的调顺都是在现代抗衰老研究中证实的养生体系,而且它有令人“返老还童”的奇效,现代医学也有基于干细胞 (Stem Cell)的再生医学 (Regenerative Medicine)。在科学发展的框架下彻底研究整体医学观来弥补西医的微观研究令现代医学研究脱离“盲人摸象”的状态。
梅万方
二零一一年十月十八日
写于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