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春又来,人类文明何去? After Winter There is Spring, Whither Human Civilisation? (摘自MFM电子通讯英文版第11期 悟在阴阳—社会经济观)

回顾即将过去的动荡一年,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让当今全球陷入不明朗的局势,引起了我对未来文明走向变幻莫测的感觉。然而阴阳运转乃是万物之道,精彩的时代可能很快就要到来,同时也正值乱世当前,楚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悲壮情怀,忽然引起了我的共鸣。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这样悲壮又富有哲理的情怀中,我们要坚信阴阳之道的感悟那就是人类的春天很快即将来临。物极必反、阴阳运转,社会经济的变乱中,全新的和谐平衡将会建立起来。正如北宋诗人林的诗句“暗香浮动月黄昏”, “粉蝶如知合断魂,占尽风情向小园”寓意着春天快来的诗意。诗词不但是表达诗人的感情,还反映社会的生活风俗变动。从屈原到汉唐盛世的孔融李白杜甫,再到宋朝苏轼李清照的词,它与唐诗元曲有很明显的比对,无论是在诗词的形体更有鲜明内容的表述,都有反映历史社会的描述性差别。此时此刻,我们要鼓起勇气,面对未来!不能象南宋辛弃疾对国家兴亡之感慨,泪满无底河,借水怨山,愁上加愁,“西山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要有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更要有壮丽之正气来建立未来人类文明的希望。

包罗万像的中华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都记载在他丰富的诗词文化传统中,更引导我想起了文明的意识,文明是否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反映?像现代西方的所谓自由民主制度下的自我消费主义,人们奔向富贵豪华理想的人生观,在经济竞争中自由博弈,我存你亡的市场经济状态中生存下去,并不是人类文明唯一的选择。现代经济危机的演变有可能会政治化甚至军事化,欧元区的经济困境在全球化的环境中是否会给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带来全球性的影响,这些都令人深思,现代文明是否已走进一个山穷水尽的唯经济局面?人类是否只追求科技和经济繁荣的发展,却忽略了自然、道德、博爱的一种人文觉悟境界,及对社会和谐和人文精神的追求,是否再应该推广?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人我合一的和谐概念是否应该重新向全球提倡?自古到今阴阳概念贯穿了中华民族的思维,物极必反的动静对立观。静是动的平衡,和谐是动的互补,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经济体的发展需要动也需要静,所以西方也提倡稳定的发展,国民经济如果有那么百分之二至四的GDP增长值,即稳中有动,根据阴阳概念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四象的发展是宇宙的规律。如物理学家说得宇宙不断地在膨胀,大爆炸 (Big Bang)以后万物不稳,一切变动都是正常的,最近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粒子碰撞站对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当前两个试验证明了“上帝粒子”的存在。这个粒子是中医中的“气”把从“神”变为“形”, 就是说从觉悟能量变成物质能量,从无形到有形。中医又说“心主神明”,我们的思想也是一种能量,这能量象宇宙的暗能量Dark Energy, 是科学家莫测的境界,希斯玻子就是最前沿的物理学家的最新发现,证明了物质是从无形的能量靠上帝粒子变成有形的物质,这也是几前年中华思维的前瞻性的精彩启示。在宇宙的不断膨胀中,希格斯子把一切物质凝聚,这就是阴阳之道中形与神的一种表述形式,也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交际境界。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太极就是阴阳变化的总体概念,所谓一画开天,太极就代表一的状态。中医追求阴阳平衡,就是在人体中实现形和神的太极状态。我们都知道绝对平衡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追求的是和谐,脏腑经络气血的阴阳和谐来抗拒病魔,扶正祛邪,这也是养生之道。变也有它的规律,如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以不变应万变,可见中医的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教导我们要“取法乎上得乎中”,我们就达到了稳定的目的,有稳定就会有繁荣,国家社稷就能实现国泰民安。

现代全球面临的经济危机,就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不平衡,所以在中医里也有实证和虚证,如阴虚阳虚、或者阴阳两虚,如虚证脉必实,实证脉必虚都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的“经济辩证”。要平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追求和谐。和谐就是在互利共赢贫富差距较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西方富有的国家提倡消费主义,金融资本的调动和投资引起了全球性的投机经济行为如炒股、炒楼等热钱追求暴利行为。信用价值的创造Creation of Credit更令很多虚拟金融产品被利用为滚钱的工具。实体经济如生产工业农业服务行业都变成了一些国家如英国的经济变成第二线,欧元国家也同样把自己国家落入主权债务违约的困境中,国家一旦破产了就民不聊生,热钱好像中医理论中的风邪热邪概念,也可以抛空一个国家或者金融体的经济,中国现在也会面临这样的危机,中医的扶正固本概念在经济范畴中也同样可以运用。

要扶正固本,需要从人的道德观开始。如果操控经济的人群素质不正,总是以私人个体利益为主,那什么经济都可以中邪。固本的意思即是要重新把实体经济建立起来以平衡金融融资界的虚拟状态。人与人,公司与企业,国家与国家一定要建立在互补共赢的基础上,求同存异来建立一个和谐的全球经济和政治环境。同时,中医的天人合一也要求人类的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中医调理人体的内环境,国家政府也要注重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调和。人类的文明就同时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一个社会的人文素质与它的文明价值观、思维观教育精神有极大的联系,不能只是培养过于专业化的知识人士,而要注重于博学,专中有博,博学中也可以专一二,所以要鼓励多学科交叉人才,在传承的基础上发扬独特思考创新的能力。我陈述的就是教育的整体概念,教育也一定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表现文明的精神和艺术价值。文明精神在于一个社会的集体追求,而集体追求也基于一个社会中每个人的追求。有些人追求学问,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可见生命是有限的,学问是无限的。也有人追求艺术的人生所谓感悟派,追求的是真理、美感和觉悟的境界。科学家也追求宇宙生存之谜,而同样哲学家也用不同的途径追求生命的意义。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想要追求伟大的爱情、亲情、友情,在他生命中有所苦乐的感受,可是一个社会的追求应该是博爱,爱人类爱自然是我们文明的追求,社会应该在生命活力及和谐心灵的感悟中发展。

因为生活的需要,往往生存就只能停留在权势钱财的竞争中,当前中美的博弈已经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甚至军事的范畴里,难道中西方的文明不能从中找到和谐共存求同存异之道吗? 所谓文明不只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或者政治制度的表现,如资本主义民主选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民主集中制这些只是一个文明的硬件,更重要的还应该是软件,如仁义道德公平博爱,人的快乐和谐指数更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素质,美国前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他的书中追述了资本主义提倡竞争,这对一个社会的快乐指数有反面的影响,难道我们应该只停留在当前的资本主义、消费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吗?人类又能谈何文明?

人类的命运何去何从,现在应该是我们深思的时刻了!刚迈入九十六岁的中医泰斗邓铁涛教授在我最近的访谈中说“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年以前就已经想出来了,其奥妙就在于阴阳运转。气就是动,人的健康需要动,思维是内动也是动的一种方式,西医的原子论是微观的方法看宇宙万物,而中医的整体观念是宏观的方法观看宇宙,是天衣无缝、天人合一的思维,它代表了中华文明,下一个世纪应该是属于中华文明的!”

老子的道德经五十八章曰“祸兮福之所倚”,在动乱的时代中找出和谐的道路是人类文明面临的历程。金融经济的调控是社会阴阳调和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人类要悟出它存在的意义,它命运的何去何从?它的文明应该达到怎样的一种高度?我们追求的是科技的发达还是和谐的生活,两者是否有矛盾存在,这些问题都应该根据辩证逻辑来分析。总的来说,人类有“形而上”的追求,也有“形而下”的需要,两者要相互和谐平衡。在阴阳鱼的图像中,形而下就是圆圈之中,而形而上则是圆圈之外,文明追求的是物质和灵性两方面,文明应该是两者之和在于中,要发展当然是偏于阴或者偏于阳,要稳定就不能阴阳过于极端化,就是“中”的概念。中医和中国都是源自于这个概念。这不但是一个文明的道理,也应该是每个人在每天的生活中的自我发现Discovery of Oneself。这就是“悟”,我们每一天都在感悟—感悟爱、感悟精神、感悟美、感悟健康,同时也感悟形而下的物质需要。文明就是每个人在每一天感悟的总和、集体的综合表现。有生命有存在就是“气”,人类的命运是随着宇宙的气抒发到最终点,即达到太极的境界,阴阳之道是从无到有,有中的变化,最终的境界也是从有到无。难道这也是我们的命运吗?无论是科学家、哲学家,我们只能用思维来寻找答案。物质的试验和证明是很难得到圆满答案的,可是人类总是在前进在追求真理,它的气派精神就是生存的意义。最后,只能用一首诗来形容我此刻的心灵情感……

如梦令

神韵运露阴阳,

绝唱千古风尘,

天悟问心养,

春秋困顺自然,

快哉,

快哉,

应是长乐未央。

梅万方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於伦敦

THE MFM E-LETTER expresses the personal view of Professor Man Fong Mei on health, medicine and other East-West intellectual issues. He is currently the Chairman of the Chinese Medical Institute and Register (CMIR) Chairman of The Chinese Medical Council, UKCMC, and Executive Chairman, Consultative Working Committee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 (WFCMS). Professor Mei has published and delivered numerous papers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He is also a professor and visiting professor at three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an active member of several medical specialty research committees.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receiving future issues of the MFM E-Letter, please click here to subscribe at no cost and read his Blog. You can also follow Professor Mei on Twitter @Prof.Mei 

The content of this e-letter does not constitute a statement of guarantee of any kind. It is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and without prejudice.

梅万方教授现任英国伦敦中医学院院长、英国中医管理委员会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合工作咨询委员会执行主席。近二十年以来,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学术报告与文章,并担任国内三所医药大学的教授,同时参与数个医药专业研究机构的工作。MFM电子通讯表达了梅教授在健康、医药和其他中西文化思维方面的相关观点。 如果您对他的电子通讯感兴趣,欢迎点击这里免费订阅。

欢迎访问梅教授的博客,或跟踪他Twitter @Prof.Mei